悬窗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悬窗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2:02:52 阅读: 来源:悬窗厂家

为全面推行新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结合科研与保护实践,培养新时期考古工作的急需人才,在吉林省文物局的组织和领导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分别于2011年、2012年对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

该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1.5公里,新荒泡东岸的一处漫岗上。岗顶高出西侧湖面约6—12米。通过2012年春开展的区域性考古调查,查明遗址现存范围南北长约2150米,东西宽约1190米,面积近141万平方米,其中遗存密集区约55万平方米。以遗址中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为界,可将遗址分为A区(北)、B区(南)。由地表遗物分布情况看,A区的北部多见辽金时期遗物;A区南部和B区主要以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存为主。该遗址系1957年大安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此后李莲、张忠培、陈全家等先生先后对遗址进行了复查。1999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吉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个年度的发掘主要集中在A区的南部,总计发掘2355平方米。共清理墓葬100座,灰坑316个,灰沟32条,房址12座, 出土遗物丰富,可复原陶器200余件,还有数量较多的石、骨、角、蚌、玉、铜等器物。

遗址的地层堆积比较简单,绝大多数探方只有两层堆积。第一层为灰黄色表土层,包含有近现代遗物。第二层为黑灰色沙质亚粘土,分布普遍,出夹蚌灰褐或黄褐陶,有少量夹炭陶。AⅢ象限发掘区北部部分探方在第二层下还存在第三层,为黄灰色细沙土层,所出基本为夹炭陶。以下为黄色细沙生土。遗迹多开口于第一层或第二层下。个别遗迹开口于第三层下。经初步整理,可以大致将发掘所获遗存划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期遗存包括墓葬1座、灰沟5条、灰坑23个及第三层。遗迹多开口于第二层下打破生土或第三层,个别开口于第三层下打破生土层。陶器以夹炭的黄褐陶或灰褐陶为主,器表色泽不甚均匀。陶胎很厚(器壁厚度多在1—1.5厘米之间),从陶片断茬和表皮脱落处观察,陶胎系以粗细均匀且大体平行的草筋(经显微观察与遗址旁边泡子中生长的蒲草的草筋形态结构颇为一致)和着细泥逐圈套叠而成,器表内外再涂挂细泥浆,泥圈套叠处器表形成明显的凸棱。据初步检测,这类夹炭陶的火候很低,未达到普通陶器的烧成温度,陶质极酥。器表通体施戳压或滚印的栉齿纹,纹样多为排列整齐的短平行线纹、人字纹、弦纹等。由于陶片极碎,难以拼对,能看出器形的标本不多。从保存较大的陶片看,器形有筒形罐、大口曲腹罐和缽等,平底或底略内凹。第一期遗存的陶器特点,具有东北亚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般特征。如陶胎厚、火候低、易碎、器形简单等特点。从地层堆积上看,此期遗存的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土色均为浅淡不一的黄灰色,叠压于全新世大暖期形成的黑沙土层之下,应当是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之前气候相对比较寒冷的时期。此期遗存中所见唯一一座墓葬的人骨石化也比较严重。所以,已有迹象表明,这很可能是迄今在松嫩平原乃至我国东北地区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从器类和纹饰组合来看,其应当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该类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松嫩平原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缺环。

后套木嘎一期陶片

第二期遗存包括房址12座、墓葬17座、灰坑200余个、灰沟21条及AⅢ、AⅣ发掘区的第二层。部分灰坑、灰沟中有明显的祭祀现象。陶器以夹蚌的黄褐陶或灰褐陶为主,有少量质地细腻的泥质陶。陶胎普遍较第一期陶器变薄,器壁厚度多在0.4—0.8厘米之间。火候普遍较高,质地较硬。器表多有饰纹,素面陶较少。纹样以附加堆纹、指甲纹、刻划纹、戳印纹为主。纹饰多施于陶器的口部或上腹部。器形以形体大小不一的筒形罐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小口深鼓腹罐和大口曲腹罐。还有少量圆鼓腹罐和带流器等。制法以泥圈套接法为主。此类遗存的特征与梁思永先生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昂昂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该期遗存中有部分陶器装饰划压的曲折纹、细线型之字纹,特征与农安元宝沟、左家山二期、长岭腰井子遗存较为接近。依据与邻近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的比较,可初步推定第二期遗存的年代约在距今6500—6000年前后。

第三期遗存包括墓葬12座、灰坑10余个,灰沟5条,陶器主要为泥质或夹砂的红褐陶,部分夹蚌粉,胎较薄,火候较高,泥圈套接法成形。器表多素面,少量饰麻点纹或之字纹。器形见有双耳罐、筒形罐、缽等。该期遗存应与近年发掘的白城双塔二期和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存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年代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大体相当。

第四期仅见墓葬2座,陶器为砂质黄褐陶,器类仅见陶壶。器表磨光,颈腹饰蓖点纹。铜器见有联珠饰与铜刀。该期遗存性质应属于白金宝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2012年发掘区现场

第五期包括墓葬70座,灰坑3个,文化性质属于汉书二期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中有近半数为洞室墓,其余皆圆角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其中洞室墓是首次从汉书二期文化中辨识出来的墓葬形制。这批墓葬既有单人葬,又有多人合葬。部分墓葬经早期扰乱,扰乱部位多在随葬品集中的腰部以上位置。从保存较好的墓葬看,死者多系仰身直肢,头向西北。墓葬有西南—东北成排分布的迹象。成人随葬陶器多为壶或壶、缽组合,个别用鼎和罐;儿童随葬陶器多为缽或小型的杯。陶器主要为砂质陶,少量夹砂陶,以黄褐色为主。素面陶较少,纹饰有细绳纹、戳印纹、指甲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陶器上多有红色陶衣或者用红彩绘制的花纹。制法以泥圈套接法为主。器类主要有壶、罐、钵、鬲、鼎、舟形器、碗、杯等。

第六期属辽金时期遗存,包括灰坑13个、灰沟1条。陶器主要有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两类,火候高,质地坚硬,器表饰篦点纹、弦纹等,器类见有壶、罐、盆等。

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对于构建和完善嫩江流域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开展区域内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生业、人群及环境的综合研究,乃至探索松嫩平原西部极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沙坨型遗址的保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电脑绣花机价格

桥式起重机

制壳机批发

手术及诊断用显微设备价格